欢迎来到368txt小说网
368txt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骑砍 > 第七百三十七章 顾虑长远

第七百三十七章 顾虑长远

作者:中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临近月末,田信等不来庞飞燕临盆的消息,只好按着约定时期出发。

    老大怀孕约在十二个月;后来提升关姬两点体质,怀老二时也就十一个月的样子……如此推断的话,庞飞燕预产期应该更长一点。

    暂时搁置家事,田信领着两千余骑入弘农郡的华山县,朝着夕阳亭进发。

    虞世方在弘农郡界带着华山县令等候迎接,有准备好的戎车,田信登车。

    车中有个黑陶火盆,田信见里面木炭燃烧旺盛,就解下了斗篷,随意问:“夕阳亭周边如何了?”

    虞世方在桌上铺开地图,讲述:“公上,夕阳亭在河南县西,谷城之南。魏人依照约定出让谷城,姜都督已率三营吏士入驻。据姜都督所侦,河南县魏军约在万人,由张郃统率。”

    “另其大司马满伯宁督万人驻屯孟津,秦朗所部驻屯荥阳。”

    虎牢关以外,目前魏军也就控制一个荥阳,其他密、京、新郑、阳武、中牟各县都已主动放弃。

    田信已经看过许多次雒阳详细到里社一级的地图,夕阳亭是雒阳官吏外放关中、凉州、益州时的必经之处,位于雒阳西边四十里处。

    隶属于河南县,与河南县也就三里距离,之间隔着一条河;与北边谷城相距六七里,中间也隔着一条人工河渠。

    夕阳亭之南二里处有蒯乡,即目前曹丕扎营所在。

    蒯乡之南,就是宽阔的雒水,以现在的气温、雒水的流量来说,周围河渠会结冰,雒水也不会有明显结冰现象。

    后汉时期,函谷关归属于弘农郡,在弘农郡最最东边;出了函谷关,就是河南尹的谷城县。

    作为这次会面的诚意,曹丕已经将新、旧两座函谷关移交给了虞世方。

    现在函谷通道已经全面掌控在手里,攻取雒阳已不存在道路障碍。

    怎么处理雒阳,终究是个棘手的问题。

    自己已经光复了西京,再光复东都虽然功高震主……可也不差这么点东西。

    不在意雒阳归谁,自己在意的是曹丕、张郃、满宠手里的军队、人口。以关中之空虚,再补充这批人口后,那就能充实各个方面,将汉僮义从的人口稀释掉。

    雒阳人口、南阳部分人口迁入关中后,不仅能稀释汉僮的人口比例,加速融合、消化;还能充实边地,增加矿石开采效率。

    谁想要雒阳拿走就是,雒阳这里的人口……必须握在手里。

    还有曹丕,也该让他瞑目了。

    从他记事起,这天下就是乱糟糟的,没经历过太平世道。

    他后面的一辆戎车里,夏侯尚裹着羊裘大氅,因专注思考而显得呆滞。

    谁也没想到当年那个不可一世得意忘形、篡汉的皇帝,会沦落到眼前这一步。

    大好的基业分崩离析,本人也心灰意冷,生无可恋。

    他边上,曹绫、夏侯玄、孟武三个人也都是默然无语,情绪低落,各有牵挂。

    一路无语,另一边的华山县西边的潼关关城之外,草料场。

    县尉姜维在此等候,招待宿卫亲军马匹的草料,自然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

    恨不得检查每一束草料,以避免中招。

    比如草料入场时,为了凑份量,故意在草束中夹杂其他干硬的小灌木枝条。

    一束草,是晒干的三十斤的青草;收割、晾晒不易,因此里面掺杂其他枝条也就很正常了。

    可沿途都有田信早早派发的亲骑,直接封查草料场,免得地方官吏再辛苦搞事情。

    姜维多少有些焦虑,虽然草料验收、入库、保存,跟他这个新的县尉没有任何关系。可他现在是县尉,就该管这些事情,如果出现纰漏,第一问责人就是他。

    这种因公削职的事情屡见不鲜,两汉就十分普遍。

    哪怕虞世方对他的遭遇很同情,也会先削官,再另行授官补偿;当然了,新县尉都问责丢官,原来主管实际事务的老县尉更是难逃。

    就在姜维忐忑之际,田信的宿卫亲骑先头部队就抵达潼关,关城外有修筑好的营垒。

    汉僮义从就是在这里集结、武装;也是在这里解除武装,化整为零返回各自的家园。

    草料场早被亲军接管,姜维只能带着临时征发的县兵协助搬运草料,根本没他说话的余地。

    未过不久,田信的戎车抵达潼关关城外的军营,他与虞世方、夏侯尚下车,在渭水汇入的黄河处散步,眺望北岸,这里就是风陵渡。

    田信端着单筒望远镜细细观摩、计算,这个望远镜内有简单的刻度,以他可怜的理科知识储备来说,多少也能判断河面的宽度。

    心中觉得可行,就对左右跟着的人说:“杜畿乃关中名臣,平生关注民生之事。此公有一设想,欲在风陵渡修筑大桥,连接关中、河东之地。我以为,十分可行。”

    修好桥,就是河东太守赵俨吊颈之际。

    虞世方眺望许久,接住田信递来的望远镜也装模作样看了看,他第一次见这个玩意儿,啧啧称奇之余也看不出什么,就说:“赵俨顽固,恐会竭力阻挠。河东又在上游,稍加破坏,造桥必事倍功半,收效低微。”

    “他阻挠,我就出兵河东,正好砥砺吏士爪牙。”

    田信拢了拢河风吹歪的斗篷,回头看虞世方:“此彼倾国一战,必多迁河北士户至河东。”

    虞世方恍然明悟,又端起望远镜观摩对岸,专注于观察,说话缓慢:“公上,可是顾虑朝廷招降?”

    “嗯,有此顾虑。”

    田信又问:“伯仁兄如何看?”

    夏侯尚拄着藤杖上前走了两步,面朝河风眯眼:“陈公,此计甚妙。”

    如果篡汉的罪魁祸首曹丕都死了,那久有悔过之心的魏国公卿们劝说监国太子向大汉请降、请罪……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必须制造边境摩擦,先逼着邺都方面给河东调派援军,给曹真、赵俨手里增加筹码。

    河东关系魏国存亡,邺都方面唯有不遗余力的支持,才能守住这块儿桥头堡。

    司马懿的幽云六镇骑军主力这张底牌还攥在邺都手里,关东四州的汉军就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坐看河东的战争渐渐升级。

    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招降魏国,争取一口气得到尽可能多的魏国版图。

    魏国投降,这是一起很严重的政治事件。

    处理的严重了,魏国人就不敢投降;处理的轻了,不能让元勋老臣满意,会大失人心,并造成严重的思想动荡。

    但……出于遏制自己,延续汉室正统这一立场来说,自己跟魏国人几乎是一样的,是不怀好意的乱臣贼子。

    驱狼吞虎,拉拢弱势一方遏制强势一方,怎么看都是正常的朝堂手段。

    故而,不得不防,要做好战争准备。

    如果真有这种苗头,也要狠狠一口把太行山以西的版图撕扯下来。

    到那时候,一个空荡荡的河北,朝堂拿着又有什么意义?

    就司马懿那里的汉胡人口比例,现在还压得住,二三十年后还怎么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