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九章 酷睿2全球发售(1 / 2)

2月15日,孙健来到国智半导体集团总部,在王谢年、李国良、陈智慧、刘宏宇、宋元行、陈永清和倪光兰等人的陪同下,参观国智超级计算机研究所、国智CPU研究所、国智光电子研究所、国智微电子研究所、国智安防设备研究所、国智主板研究所、国智GPU研究所、国智硬盘研究所、国智内存研究所、国智光驱研究所。

“董事长,GZ-CX6系列处理器的研发进展顺利,预计今年8月底就能研发成功,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

孙董事长在会议室听取国智半导体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陈智慧的工作汇报,CPU研究所所陈永清院士向他汇报GZ-CX6系列处理器的研发进程。

2004年3月,国智半导体集团投资15亿元,陈永清院士率领1000多名研发人员启动了GZ-CX6系列处理器的研发。

GZ-CX6系列处理器设计对标的是全球第一代64位四核CPU,采用原生四核设计和先进的GPI总线进行通讯,传输速度是FSB的5倍;采用4核8线程,内部集成6.8亿个晶体管,最大运行速度可达5.6GHz,每颗核独享8MB二级缓存、共享32MB三级缓存,SSE 4.2指令集、超线程技术、Turbo mode、微架构优化,提升预判单元性能,新增功能如QPI总线、能源管理单元;45nm制程工艺。

研发周期30个月。

“陈所长辛苦了!到时候,我到场祝贺大家!”

孙健内心苦笑。

一旦研发成功,GZ-CX6系列处理器将远远的将酷睿2系列处理器丢在后面,公布后会引起极大的轰动,但由于45nm制程工艺的浸没式光刻机还没有面世,不能量产。避免刺激美国人,到时不得不被雪藏。

去年3月,BSEC光刻机研究院已研发成功45nm制程工艺的浸没式光刻机,避免刺激美国,密而不发。

“董事长辛苦!”

在无所不能的孙董事长面前,陈永清不担心GZ-CX6系列处理器的量产。

到时候,研究所开始研发8核的GZ-CX7系列处理器。

2月12日,Intel宣布,酷睿2系列CPU同时向全球预定客户供货。

酷睿2系列CPU拥有2.91亿个晶体管,最大运行速度为3.5GHz,最大存储容量为16TB,配备双核心,每个核心拥有2MB二级缓存,总线频率为1066MHz-1333MHz,设计功耗75W。

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nr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

酷睿2系列处理器将基于英特尔先进的65纳米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各方面性能超过新一代Athlon 64 X2,酷睿2被Intel称为第八代CPU,继续引领全球CPU产业的发展。

首批酷睿2系列CPU有2个系列、5款产品,包括Core 2 Duo系列的E6300、E6400、E6600、E6700和Core 2 Extreme系列的X6800,今天就在全球同步上市。

E6300 183美元,约1450元人民币;E6400 222美元,约1800元人民币;E6600 316美元,约2500元人民币;E6700 530美元,约4200元人民币;X6800 999美元,约8000元人民币。

Intel同时宣布,今年下半年将推出基于酷睿2架构的单核心处理器赛扬400系列,包括赛扬420(1.6GHz)、赛扬430(1.8GHz)、赛扬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