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8txt小说网
368txt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百一十五章:边将孙大勇

第一百一十五章:边将孙大勇

作者:月麒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孙大勇是边境的一个守将,官职很低的那种,不过区区一个百户。

    他的辖区,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镇,住着几百户人家,老弱妇孺加起来,不到三千人。

    每到秋冬,就会有成群结队的虏贼过来劫掠。

    于是孙大勇带着手下的五百官军,要时时刻刻到处巡逻,提防有虏贼趁夜过来劫掠。

    日子过的很苦,但是还算可以,毕竟是在大明的防区内,虏贼只敢趁夜偷偷过来,人数也不多,每次一两百人顶天了。

    就是每次都跑的很快,让孙大勇很不高兴。

    他很想杀几个虏贼,报上去换个功勋,这样就能混个千户,到附近的小城里头去指挥别人到处跑,不用自己日日夜夜巡逻。

    可是那帮虏贼骑的马都很好,箭射的也很准,遇到官军都不打仗,直接就跑,所以孙大勇很郁闷。

    今年不一样。

    入秋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天气冷的早,虏贼的日子不好过。

    据说有个大部落组织了一千多骑兵,趁夜摸进了一个好几万人的大镇子里。

    不仅杀了巡查的地方官和守将,还掠走了好几千的平民。

    皇帝很生气,于是调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孙大勇没捞到上前线,但是也被升了官,到一个小隘口去当守将。

    这个隘口很小,只能通人,不能通马。

    但是总算有了城墙,虽然很矮,而且是土砌的,但是孙大勇很开心,他终于不用到处乱跑,去抓虏贼了。

    低矮的城墙,让他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安全感。

    就是城里的兵有点少,才不到三百多人,还比不上他当百户的时候。

    孙大勇问了问城里的老兵,他们告诉孙大勇。

    这城里本来有一千守军,但是皇上亲征,调走了六百人,附近的好多隘口,全都是这样。

    说是要组成一支三万人的大军,防着虏贼大军攻城的时候,好过来增援。

    于是孙大勇有点担心,万一这个时候,有虏贼过来劫掠怎么办?

    城里的兵太少了,他怕打不过。

    但是很快,他就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皇帝的大军赶到了,好几十万人,乌乌泱泱的,从旁边的宣府城路过。

    孙大勇跟着过去看了,长长的队伍,过隘口足足走了一天。

    带着他们过去的上官说,蒙古那边也慌了,从各个部落拼凑了七八万人攻打大同。

    但是咱们人更多,有二十万呢!

    那帮虏贼自顾不暇,没工夫管他们这些小城池。

    上官就是上官,话说得很有道理。

    半个月的时间,孙大勇都过的很安稳。

    虏贼果然没有再来劫掠,有几个老兵告诉他,附近的部落里头,能打仗的都被他们的大汗征召了,所以想劫掠也没人能来。

    又过了好几天,孙大勇又见到了朝廷的大军。

    不过这回是往回赶的!

    据说,是因为皇上在,怕有什么闪失,所以就回师了。

    孙大勇有点失望,他还想着,打起来的时候,说不准他也能被征召上前线呢。

    没想到这就撤军了……

    后来没过多久,有一天晚上,孙大勇正在睡觉,有两个长随慌慌张张的进来叫醒了他,说宣府城外的土木堡打起来了。

    孙大勇急急忙忙的穿上盔甲,登上城楼。

    远处一片火光冲天,厮杀声,马蹄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孙大勇感到有点不安。

    不是说回师了吗?怎么又打起来了。

    一整个晚上,远处的喊杀声都不停,孙大勇叫醒了城里所有的官军,严加防守。

    不仅如此,他还动员了城里剩下的几百民壮,四处巡逻。

    远处的火烧了一夜,孙大勇的心悬了一夜。

    天亮了。

    还是没有人光顾他这个小小的隘口,孙大勇精疲力尽,吩咐底下人轮流值守,自己回去补觉。

    再一次醒过来的时候,外头人告诉他。

    大军在土木堡被人伏击了,皇帝被虏贼抓了,好多大官都死了,二十万大军,有一大半,也都死了。

    孙大勇慌了,他带着十几个人,偷偷的赶到了大战的地方。

    眼前是一片死人,干涸的血迹,卷刃的长刀,焦黑的土地,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上,刚刚结束了一场何等惨烈的战斗,一旁蜿蜒的小溪,至今都还是一片殷红的血色。

    他愣在原地,不自觉的就流出了眼泪。

    他还记得,大军过宣府的时候,浩浩荡荡,一往无前的气势。

    那个时候他是那么羡慕,他们有上战场的机会,能拿到军功,封妻荫子。

    他觉得,这么厉害的大军,怎么可能有打不赢的仗?

    然而眼前宛如地狱的场景,让他感到害怕。

    他活到现在,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死人。

    强忍着心里强烈的呕吐感,他带着手下的人,从战场上捡了好多还能用的兵器,火铳。

    回到了那个小小的隘口之后,孙大勇每天都惊惶不安。

    因为几乎每天,传来的都是坏消息。

    据说虏贼掳了皇帝,要好多金银财宝。

    有人说,朝廷打不动了,要议和。

    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还说要把宣府和大同赔给虏贼,换回皇帝。

    他们这些小隘口,也要一并送出去。

    孙大勇不相信,他一直在等,等朝廷派兵增援。

    但是没有!

    等来的只有虏贼,和朝廷严令不许乱开城门的禁令。

    朝廷立了太子,换了个新皇上,是原来皇上的弟弟,据说很厉害,接连传下了好几道旨意,让大家好好固守。

    但是也有小道消息说,朝廷已经自顾不暇了,各地调集的大军,都往京城去。

    朝廷要优先保京城,他们这些边境的小隘口,只能自生自灭了。

    孙大勇已经无所谓信不信了,他最近很忙。

    不知道为什么,附近各处的虏贼忽然多了起来。

    比往年还要多!

    有人告诉他,是因为阳和失守了,虏贼大军驻扎在关外,和朝廷在谈判。

    所以虏贼的大军闲的没事,就几百人一队,从阳和跑进来,到处掳掠。

    这几天的时间,他都遇上三次了。

    所幸,都是不到两百人的小股部队,还守得住。

    但是这么日日夜夜的巡查,守备,打仗,他感觉自己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隔壁那个隘口运气不好,碰上了一个八百人的精锐,没两个时辰,城就破了。

    镇守的五百官军,一个都没剩,连带着守将,全都死了。

    虏贼向来只杀人抢东西掠百姓,打完就跑。

    等他们走了,孙大勇偷偷去看过。

    很惨!

    镇子被烧了,百姓们大半被掳走,还有一小半,逃到了他这里。

    回来之后,孙大勇感到很害怕,他城里现在只有不到四百人,还没隔壁人多。

    他给上官打了好几次申请,请求增兵。

    他觉得,至少得有一千,不,一千五百人,才能让他安心。

    他知道,朝廷有三万大军,在不远处的紫荆,居庸等地准备随时增援各处,他想分一些过来。

    但是朝廷拒绝了!

    他们说,让百姓先迁走,去居庸关,那里城高墙深,有一万多大军镇守,虏贼不敢过去。

    至于守将,继续镇守,不许后撤,朝廷从关内调集了大军,再过半个月就到,至于紫荆那三万大军,要防备也先大举进攻时用,不能分散。

    孙大勇很害怕,非常害怕。

    他一闭上眼睛,就是隔壁隘口那个守将死的时候的惨状。

    明明前两天,他们还在一块喝酒。

    那个守将姓王,比孙大勇大好几岁,从袭职起,就镇守在隔壁的关隘。

    他说,那是他生长的地方,也是他的家!

    喝酒的时候,王大哥还说,自己的城里兵少,要是碰上应付不来的情况,早早报信给他,他肯定立马过来增援。

    后来,他就死了。

    头颅被人斩下,高高的悬在城墙上,城下是横七竖八的官军尸体。

    死不瞑目……

    外头吵吵闹闹的,孙大勇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从隔壁隘口被冲破的那天起,他就没有卸下过身上的盔甲。

    提起搁在桌子上的长刀,孙大勇立刻就冲了出去。

    他站在城墙上,感觉自己这次要死了。

    低矮的城墙下,一大批虏贼骑着马,叫嚣着,孙大勇一眼望过去,至少有五百人。

    他挡不住的!

    但是事已至此,他只能打了。

    虏贼的马很快,他们的弓箭手太少,根本没办法有效的拦住他们。

    所以他只能出城迎敌。

    自己只有三百人,对面有五百多人。

    孙大勇看着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他也快要没有力气了。

    将手里的长刀重重的砍在一个虏贼的马蹄上,孙大勇的眼角余光,看到了背后有人握着弯刀,朝他刺过来。

    但是他没有力气躲了。

    也好,城里的老百姓,大多都迁走了,他担惊受怕这么多日子,总算是有个结果了。

    他没死!

    那个一直在他旁边的老兵救了他,自己被刺死了。

    然后,虏贼退了。

    他运气还是好的,朝廷派去居庸关的巡查御史刚好路过,带着五百人的官军,眼见这边打起来了,就过来增援。

    虏贼见有人来增援,也不恋战,就退了。

    孙大勇回到城里,他甚至来不及悲伤,便倒头昏睡了过去。

    再醒来已是傍晚。

    云霞很好看,红红的,像火烧一样,又像血一样,晕染了整片天空。

    那个御史没走,而是帮忙指挥人加固了城防。

    孙大勇和他登上城墙,查看了一番。

    不知道虏贼从哪弄来的火药,城墙已经被炸出了一个豁口,仅剩不多的民壮在紧张的修筑。

    御史对于孙大勇奋力守城的行为,表示了赞许,说要禀报朝廷,给他叙功。

    孙大勇没什么反应,相比较叙功,他更希望朝廷能给他几百官军,这样下次虏贼过来的时候,他或许活下来的可能大些。

    御史还带来了一个消息。

    说有好几处隘口的守将,扛不住压力,私自带兵跑到了居庸关,被守备大人抓了。

    这个御史就是去带他们,回京城论罪的。

    “回了京城,他们会怎么样?”

    “那还用问,战时弃城而逃,该杀!”

    “该杀?”

    孙大勇轻轻重复这两个字,没有说话。

    他怕死,他也想回去。

    但他看那个御史一脸愤慨的样子,他不敢说。

    “朝廷这次能赢吗?”

    御史长长的叹了口气,最后说。

    “一定能!”

    御史走了。

    他有他的任务,要去居庸关把那几个逃将押回京城。

    孙大勇有孙大勇的任务,继续守好这座小城。

    他们的相遇,是萍水相逢,风过无痕。

    孙大勇知道,自己或许再也见不到他了。

    救命之恩很重,但是在战场上,这不过是寻常事。

    相比于报恩这样遥不可及的事,他更忧虑自己的明天。

    他又一次向上官请求增兵,答案还是拒绝。

    孙大勇拿着回信,望着残破的城墙。

    远处又燃起了熊熊的大火,不知道是哪处关隘,又遭到了入侵。

    也不知道,打不打得过……

    阴影当中,有个贼眉鼠眼的家伙摸到他的背后,说。

    “孙家哥哥,不如投诚吧。”

    “朝廷都不管咱们了,打也是个死,逃也是个死,不如带着城里的辎重,归降吧……”

    “皇上不把咱们的命当命,咱就跟着瓦剌,反了这个皇上吧,反正太上皇也在对面呢,不算造反……”

    月色清冷,照在孙大勇的脸上,半边隐没在阴影里。

    孙大勇左手握着刀,右手握着上官拒绝增兵的信函,没有说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